從地頭到心頭 即墨“科普大姐”的情懷與使命

發(fā)布:2020/12/7 9:00:48  來源:轉載  瀏覽次  編輯:佚名

青島市即墨區(qū)移風店鎮(zhèn)黃戈莊村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,用自己的勤奮和汗水,在區(qū)科協的關心幫助下,成為一名工作在田間地頭的農民科普工作者,2015年榮膺“全國科普惠農興村科普工作者”稱號。她,就是“青島地平線專業(yè)合作社”理事長——姜波。

初見姜波,她質樸、憨厚的語言,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出生于1970年的她,從小就在大沽河畔長大,對這片肥沃的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,移風店鎮(zhèn)是青島市的菜籃子基地,也是聞名全省的蔬菜重鎮(zhèn)。姜波和丈夫一起建大棚、種植瓜果蔬菜,有時辛辛苦苦種植的蔬菜銷不出去,鮮亮鮮亮的蔬菜成堆的爛在地里沒人要,姜波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

一臺電腦,打開通往互聯網的大門

2003年,姜波第一次聽放假回家的妹妹介紹了互聯網,聽說在網上想知道的問題都能查到,于是萌生了想通過互聯網賣菜的想法,于是,她花了2000塊錢在舊貨市場買了一臺二手電腦。可電腦怎么用?怎樣才能上網賣菜?帶著一系列問題,連開機都不會的她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就回家捧著一本《信息技術》探索學習。從系統(tǒng)操作到學會撥號上網,她終于實現了利用“互聯網”賣菜的夢想,F在,她把蔬菜銷售到了全國各地,并出口到國外,每年利用互聯網賣菜10000多噸,價值1300多萬元。帶動了當地200多名農村經紀人和周邊3200多名農民利用互聯網賣菜創(chuàng)業(yè),推動了即墨區(qū)的蔬菜產業(yè)良性發(fā)展。

一腔沽河情,不忘帶動鄉(xiāng)親致富的使命

自己成功的經驗,讓她有了發(fā)展的信心和底氣,依托互聯網,銷路不再是個難題,她所思考的,是如何提升蔬菜品質,讓更多菜農受益。

2008年,姜波帶領周邊8個村莊106戶農民創(chuàng)辦了“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(yè)合作社”,一步步把合作社變成了幫助農戶發(fā)家致富的平臺。先后引進了黃瓜、西紅柿、青椒和葉類蔬菜等新品種近60個,新技術20多項,篩選出有推廣價值的新品種23個……合作社通過不斷摸索,研究的“品種引進—試驗示范—培訓技術—輻射帶動”模式,使社員每畝增收3600元,研發(fā)的“白菜—西紅柿—蕓豆”一年三茬種植模式,使一個蔬菜棚年收入超過了7.6萬元。現在,該合作社已輻射帶動周邊20個村莊、4000多名農戶種植蔬菜,輻射蔬菜大棚1600多個,帶動周邊種植蔬菜面積5萬余畝,年銷售蔬菜1萬多噸。

一條“地平線”,成為播撒科普“種子”的主陣地

在“地平線蔬菜合作社”的大家庭里,菜農們依靠科技逐步實現了脫貧致富,實踐過程中,姜波深深體會到,要讓農民掌握先進的農業(yè)生產技術才是核心和關鍵。為此,姜波依托自己的種植基地,2010年和丈夫自費創(chuàng)辦了農民田間學校,開展農村技能培訓、實訓和創(chuàng)業(yè)孵化等工作,采用科技扶貧的方式,以科普示范,科普培訓,科普幫扶,科普服務形式為廣大貧困戶提供幫助,依托合作社,把專家“請進來”,把農民就近召集起來,通過舉辦農民科技培訓班,根據農時季節(jié)或利用村民白天干活晚上休息的空擋,及時進行實用技術培訓,技術員經常到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手把手、面對面的技術指導。為此,大家親切的稱姜波為“科普大姐”。

截至目前,該合作社已舉辦“新型職業(yè)女農民”等培訓班300余次,帶領1500余人次到外地參觀學習,培訓農民15000余人次。通過領著農民看、帶著農民干,手把手、面對面做技術指導,為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,培育出260多個科技示范戶。

相關文章

文章隨機推薦
Copyright © 2003-2009 Shuzire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